罗云:大师慧眼识珠 学生不负众望

发布日期:2021-04-28 作者:魅力中国杂志社 点击:20257

给申凤梅大师祝寿的青年导演罗云,为什么能这样准确记住她的生日呢?

导演罗云.jpg

因为罗云是申凤梅1954年招收的学生,罗云刚入剧团时才8岁,上初小二年级,见了名演员申团长还叫阿姨呢!申凤梅和李大勋夫妇,很喜欢这个既聪明又顽皮的小罗云,在生活上关心他,在学艺上严格要求他。活泼天真的罗云,那时还是个小孩子,进团学艺只觉得好玩,练功倒确实很刻苦,在申凤梅夫妇眼里,从来都把罗云这批十岁左右的小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他们在申老师家中一点儿也不感到拘束,申凤梅有什么好吃的,也常招待这些小朋友。罗云是个有心的孩子,一次李大勋给申凤梅过生日,下了寿面、打了荷包蛋,也叫罗云几个小学生来吃。从此,罗云记住了申团长的生日,后来罗云长大了,当了青年演员、导演,80年代又当上了剧团副团长,但他从来没有把老团长的生日忘掉。

罗云的成长,体现了艺术家申凤梅对青年一代演员的精心培养,显示了一位老艺人的高尚风格。当罗云这批青年演员在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时候,申凤梅是何等的高兴和欣慰啊!她早有预言,现在他们是我的学生,总有一天,我还要做他们的学生呢!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由于罗云刻苦学艺,十三岁就被团里推荐到开封戏校学习,专攻武生,走出学校后,他长靠短打无不精通。一九六三年三月,申凤梅带剧团进京汇报演出,罗云在《收姜维》中扮演关兴,他扮相英武,身段矫健,做戏认真,受到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的注意,建议团长对他要下功夫培养。当时越调刚走向全国,面临着一个大发展的局面,特别要从青年演员中做好选拔苗子工作,申凤梅慧眼识罗云,竟然大胆地提出,让仅有十七岁的罗云开始学做导演工作。

“十七岁能当导演?”

申凤梅这样不拘一格用人才,使全团大为震惊,成为当时文艺界的一条新闻。

“中!”申凤梅坚定不移地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十七岁当元帅都有,何况当个导演呢!”申凤梅向全团宣布:“罗云当导演,我第一个服从他安排,听他指挥,他一定能挑起担子!”

微信图片_20210428095032.jpg

其实申凤梅的话,全团演员是心悦诚服的,因为她破格用人才,是有充分理由的,也决不是因为李少春的赞誉而重用罗云,她早已把培养一个新型的青年导演的希望寄托在罗云身上了。申凤梅认为从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虽然技巧高明,但容易受传统的束缚,培养和起用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导演,不仅能提高排戏的质量,同时又能为越调的改革开拓新路。她在罗云的十年学艺中,看到这个年轻人勤奋,学习文化知识刻苦,大练基本功,攻哪行精哪行,而且他事业心强,责任感强,处世公平,善于思考,同时对越调感情深,从小就在剧团里滚大的,对越调的路子非常熟悉。申凤梅的这些见地,深得团里同志的支持。但按老习惯来说,总使人感到罗云年仅十七岁,总怕他压不住阵脚。

在申凤梅看来,一台戏的阵脚就是主演,她对同志们说,罗云能不能压住阵脚,主要的关键在于主演,也就是在于我!而我诚心拥护他做导演,听他排演指挥,在排演场上我是普通一兵,是导演的学生。

       罗云听了申团长的一席话,才开始打消了顾虑,他毕竟是一个刚崭露头角的年轻人,很单纯,不善于思考。当团里决定让他做导演的工作,他着实感到为难,不是说拿不起来这“差事”,而是怕许多关系不好处理,剧团几十号人,他刚进团时有的叫叔、大爷,有的叫阿姨,多是长辈,在排演场上,导演是指挥一切的,是可以下命令的。他想,我这个才十七岁的毛小子,怎么敢指手画脚呢。

小罗云的想法、顾虑,早被申凤梅摸到了,针对他的所想,找他多次谈话,还请团里的老同志给他做开导工作。申凤梅还严肃地告诉他,在排戏时,就是亲老子也不认,严格执行导演的权利,该怎么排就怎么排,一律严格要求。在排演场上,我们论的是戏剧知识、艺术以及全戏的导演方案,而不是论年龄、资历,如果按年龄、资历,每场戏要我来排,但我文化知识浅薄,戏剧理论全是“土”的,头脑里常想着过去戏班子老师怎么教的,这样谈何改革,谈何前进呢!当然,我们老同志会帮助你出点子的,这叫推陈出新么!就是要让你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伙子,来推动我们这些“陈”,放出新东西来。

微信图片_20210428095026.jpg

经过一年多实习,十八岁的罗云开始排第一个戏《古城春晓》。当时还有点怯阵,但申凤梅和许多老演员都大力支持他。罗云在排戏时要求很严,他准备了一个小黑板,谁来迟了误了场,要自己把名字写上。一次排戏,申凤梅不仅在黑板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还当场对着大家作了一圈揖,检讨说:“我对不起导演和演员们,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请大家原谅!”有一次排戏,申凤梅有一个动作一直做不好,罗云急躁了,不客气地批评了申凤梅。当时,申凤梅感到有些面子下不来,回去流了泪。罗云也觉得,自己的方法不对头,就去找申凤梅赔礼,申凤梅说:“罗云,你做得对,是我当时思想不集中,没有进入角色!以后,你还是要像这样严格要求我和每一个演员!”

在排一出现代题材的戏中,申凤梅演洪大娘拉架子车,动作总是做不好,这种虚拟的舞蹈动作,罗云在说戏时,要求真实、形象,有形有神,要表现出人物当时拉车往灾区送粮的心情。由于申凤梅缺乏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所以表演不出来,申凤梅急得满头是汗,问罗云怎么办,罗云笑了,他想出一个办法,让申凤梅到外面真实地拉一下架子车,他坐在车上,来执导申凤梅拉车的动作。申凤梅非常同意导演的这个安排,然而当开始要拉车时,罗云又改变了这种方法。因为他想,这样让申老师拉车,我坐在车上,对老师多不礼貌啊!申凤梅猜到了罗云的顾虑,便说:“现在我拉车是为了体验角色,而你坐在车上是为了导戏,别想那么多,快练吧!”

经过这样几次练拉车,申凤梅回到排演场,表演这段舞蹈动作,的确是形神并茂、真实感人了。

微信图片_20210428095038.jpg

排《收姜维》时,罗云想改戏,就征求申凤梅的意见,提出了几处要精减的地方,申凤梅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双手赞成,把其中几场戏中不需要的“过门”和锣鼓点子全部删去了,同时对剧本又进行了净化。在表演上,罗云考虑到诸葛亮和赵云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就在赵云给诸葛亮施礼时,增加诸葛亮赶忙扶起赵云的动作,对此,申凤梅很满意,她在表演时,就当即加了这一动作。

由于申凤梅的表率作用,全团同志都能认真排戏,听从罗云导演的指挥,激励了罗云刻苦学习,不断提高导演艺术。1978年,在申凤梅的建议下,剧团派罗云到上海戏剧学院戏导班进修。在这段时间里,罗云在理论和实践上又提高了一大步,并且写了许多导演体会文章,发表在全国性的戏剧杂志上,申凤梅看了非常高兴,想不到一个初小生,竟然经过十多年的锻炼,成长为一位有出息的地方戏导演。谁又能知道,罗云在上海学习期间,几乎把所有休息日和晚上业余时间,全部用到了钻研导演专业知识上,申凤梅等老艺人对他的信任和培养,促使他为越调的改革奋发学习。    1980年,罗云从上海戏剧学院结业回团之后,他经常考虑:申老师已年过半百了,她精心塑造的贤相诸葛亮的艺术形象,使得中原大地家喻户晓。如果再塑造一位明君的艺术形象,岂不是“贤相之后又明君”嘛!他的想法征得凤梅同意之后,选排了著名剧作家马少波的新编历史剧《明镜记》,由凤梅扮演剧中的唐太宗李世民。当剧本刚发到申凤梅手里,突然噩耗传来,凤梅的老伴李大勋病故了。申凤梅万分悲痛,剧团领导和导演罗云都劝她到外面走走,散散心,过一段时间再排这出戏。凤梅却婉言谢绝了:“到外面散心,不能消除我的伤感,只有让我排好这出戏,我才会得到宽慰。”

办完丧事的第三天,申凤梅拿着剧本毅然地走进了排练场,她不顾天气炎热,穿上高靴,带上髯口,系上峦带,挎上腰刀,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排练,颗颗汗珠滚落在地板上。

微信图片_20210428095044.jpg

实践出真知。罗云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但是一个工作认真、组织严谨、指挥得力的导演,还是一个有见地、有胆识、有追求的舞台艺术创造者。他每排一出戏,总是不甘于落窠臼,走捷径,志在“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情理在豪放之外”。既继承和发扬戏曲优秀传统,保持民族艺术的风格和地方色彩,又要和时代的脉搏相适应,相和谐。创造出有新意的为人们所欣赏的戏曲艺术,不断地探求新的东西,是罗云的导演特点。他排的三出描写三国题材的戏《收姜维》《舌战群儒》《诸葛亮出山》,导演处理上为求出新,做了有益的尝试,从主题立意上《收姜维》突出发现人才重视人才,把敌人营垒里职位不高的将领姜维收服,选拔为蜀汉大业的继承人,歌颂忘身忧国、力图统一的老年诸葛亮远见卓识;《舌战群儒》突出促进孙刘联合,建立统一阵线,实现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表现了诸葛亮外交家的才智和胆略;《诸葛亮出山》突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鲜明主题。在艺术手法上,彻底排除传统戏把诸葛亮变成一个呼风唤雨、未卜先知的神人形象,还原人的本色,着力表现诸葛亮的洒脱、练达、深稳的政治家风度。

越调巜诸葛亮出山》.jpg

罗云的进步,就是申凤梅的喜悦,在排演场流汗,换来观众席上的热烈掌声,排练中的申凤梅从来不以自己是“名角”而轻视导演。她在排演过程中,为了使人物的动作准确,有节奏感,和音乐配合得体,总是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地进行排演,罗云在排演场上,对凤梅非常严格,但出了排演场,他对老师尊敬、爱护。罗云非常珍惜凤梅艺术生活中有纪念意义和价值的珍品,1963年凤梅在京拜师时,老舍先生给她题的诗,参加拜师会人员的签名册,就是罗云在文革期间不畏风险,千方百计珍藏下来的。粉碎“四人帮”后,老舍的夫人、著名画家胡絜青同志重新见到这幅用娟纺裱制的题诗,她两眼含着泪说:“能把它保留下来真不容易呀!”

 (原载“戏剧家传论丛书”《活诸葛申凤梅》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9月出版)

 (本文作者:张朴夫系专栏作家,冯波系原河南省越调剧团副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