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承办的2025年“黄河之声”系列音乐会在正月十五元宵夜拉开帷幕!
“元宵节,听国乐”河南民族乐团延续了十几年的品牌音乐会2月12日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上演了一场兼具地域特色与艺术创新的视听盛宴,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张列执棒,整场曲目编排紧扣元宵主题,既有经典民族音乐的重构,也有现代技法的融入,展现了河南文化底蕴与民族音乐的多元生命力,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具传统意蕴与现代审美的音乐之旅。
一、金蛇狂舞闹元宵,中原音韵织锦绣
音乐会以民族管弦乐《新世纪序曲---金蛇狂舞》拉开序幕,这首由著名作曲家唐建平重新编曲的民族管弦乐版本,在保留原曲热烈欢腾的基调上,通过更丰富的声部层次与动态对比强化了节日氛围。唢呐与打击乐的突出运用,拓宽了声场听觉的推动力,瞬间点燃现场氛围,也对应了蛇年的应景,以现代交响化创作手法赋予经典新的生命力。这种对传统曲目的创新改编,体现了“在传承中突破”的核心理念。
而当晚动人的一幕,当属92岁高龄的作曲家吴歌先生亲临现场,再一次见证其代表作《豫调》在元宵夜的焕新演绎,这部作品以河南地方戏曲音调和民歌为素材,勾勒出中原大地的辽阔与质朴。当晚的演奏中,指挥家张列对于速度的把控极为舒畅,各声部的层次控制极其清晰,弦乐与弹拨的应答如黄河故道的回响,吴歌老先生在观众席闭目颔首,指尖轻叩节拍,仿佛与三十多年前的创作初心重逢。这一曲不仅是对地方音乐语言的深耕,更成为三代艺术家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唢呐名曲《正月十五闹雪灯》的亮相,让“元宵节”的浓度瞬间上升,通过高亢嘹亮的音色,模仿民间社火的热闹场景。国家一级演奏员郝晓东携朱亚楠、张凯、孙乾坤用质朴滋润的音色与娴熟的演奏技术,展现了唢呐艺术的独特表现力。
二、多元风格相交融,民族管弦撩人心
从昆曲到民族管弦乐的载体跨越,从才子佳人到普世情感的主题跨越,从程式化表达到现代音响美学的语言跨越。 民族管弦乐《春闺梦》既如昆笛般勾勒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诗意,更以管弦乐的磅礴气象追问着“春色与人生孰更短暂”的永恒命题,在传统音乐的现代化进程中树立了兼具文化厚度与艺术创新性的典范,笛箫演奏家于文龙在这首作品的大段精彩SOLO不愧为河南民族乐团的笛子首席。
著名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的《弦上秧歌》以弦乐群模拟秧歌队的步伐节奏,在律动中穿插秧歌的旋律片段,形成“听觉上的舞蹈”。观众席中一位大叔忍不住跟着哼唱:“这调调真舒坦!”而他身旁的女儿则举着手机录像:“爸,这曲子可比抖音神曲带劲多了!”
三、器语对话破次元,民族性世界性双探索
古筝齐奏《汉江韵》通过多声部设计,将河南民间音乐元素转化为更具感染力的音响织体既是对河南民间音乐传统的致敬,也是古筝艺术现代发展的创新尝试。国家一级演奏员陈霞率青年教师郜雅、谷米加共同展现了很好的节奏控制力,大指劈托的颗粒感清晰而富有弹性,尤其在加速段落中保持了音色的饱满与均匀。按滑音细腻而富有戏剧性,慢板中的“重按急颤”技巧将河南戏曲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胡重奏《空山鸟语》通过成文文、李夏丰两位演奏家的默契配合,加上乐团总监杜宏亚把音响巧妙的设计运用,将单线条旋律扩展为多声部对话。二胡的滑音与泛音技巧,辅以微分音的微妙变化,使“空山”的静谧与“鸟语”的灵动更具层次感。
音乐会在传统基调中大胆尝试跨界融合。塞尔维亚作曲家基夫科维奇的《三合一》以非对称节奏与复合节拍为特色,将大军鼓的浑厚与班戈鼓、中国戏曲锣的灵动并置,形成东西方打击乐美学的对话。这首作品的选择,反映了乐团对“民族音乐国际化”的一贯兼容并蓄。
笛子二重奏《跑旱船》以民间小调为基础,演奏家于文龙和凌娅雯通过两支笛子的竞奏与呼应,描绘出元宵节社火巡游的欢腾画面,高音笛的尖锐音色与中音笛的浑厚形成鲜明对比。
四、古今声腔齐上阵 丝绸古道重再现
音乐会注重文学性与音乐性的结合。女声独唱《锦瑟》则通过戏曲化的吟唱与民族调式和声,将唐诗的朦胧意境转化为音乐语言。女高音歌唱家王园园的演唱在婉转与顿挫间平衡,辅以乐队如古琴般的点缀,凸显了“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怅惘。《挂红灯》将润腔化作春节流动的红色光影。
作曲家姜莹的《丝绸之路》是近些年国内各大乐团上演频率极高的一部民族管弦乐作品,以“丝路”为意象,通过异域调式与民族乐器的融合(如笛子的悠远音色与中阮的颗粒感节奏),构建出时空交错的听觉画面。河南民族乐团在演绎时尤其注重音色的“流动性”,弦乐如丝绸般绵延,打击乐则模拟驼铃与风沙的质感,凸显了作曲家对历史与现代对话的思考。
河南民族乐团通过“老曲新编”“中西合璧”“诗乐互文”等手法,实现了从民俗节庆到艺术表达的升华。指挥家张列的引领下,乐团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如《春闺梦》中,弦乐组以弱奏勾勒出闺中女子的细腻情思,而《丝绸之路》则以爆发的强音再现了丝路盛况。河南民族乐团在这场演出中技艺精湛与情感共鸣的完美统一。正如河南民族乐团音乐总监杜宏亚所言:“民族的音乐需要一代代艺术家不断挖掘与创新”,这场元宵音乐会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音乐会的成功,离不开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与省文旅厅多年来对于乐团的关爱和支持。作为“黄河之声”文旅品牌的重要音乐会,主办方通过惠民演出,将高雅艺术推向大众,从线上展播到线下剧场,从传统戏曲到现代民乐,河南正以多元化的文化供给,重塑“文艺中原”的当代形象。
2025年河南民族乐团元宵节音乐会,既是一场技艺的较量,更是一次文化的宣言。它证明:民族音乐无需固守“博物馆艺术”的标签,而是可以通过创新编排与精湛演绎,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本土与世界的桥梁。正如《金蛇狂舞》中沸腾和多变的节奏所昭示的——传统在当代的脉搏中,永远鲜活如初。(文/路涵 图/吕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