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程婴救孤》创演二十年专家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3-03-21 作者:魅力中国杂志社 点击:13802

微信图片_20230321213146.jpg

3月20日上午9:00,由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主办,河南豫剧院、西安演艺集团、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共同承办的豫剧《程婴救孤》创演二十年回顾展暨专家研讨会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四楼小剧场举行。微信图片_20230321214417.jpg

与会专家围绕《程婴救孤》20年的精品打造,研讨了中国戏曲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自信,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自觉,以及如何保持我们的文化自我建设等业界问题。

微信图片_20230322162402.jpg

研讨会开始前,观看了《程婴救孤》二十年回顾短片和由豫剧、秦腔、粤剧、婺剧、蒲剧演员表演的五个剧种版的《程婴救孤》;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黄寒秋、河南豫剧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吕青,河南豫剧院副院长、二团团长丁建英,河南豫剧院工会主席王发国为《程婴救孤》主创团队:编剧陈涌泉,总导演黄在敏,舞美设计薛殿杰,灯光设计伊天夫,《程婴救孤》导演张平,作曲赵国安,配器、指挥李宏权等以及河南豫剧院二团《程婴救孤》演职人员颁发了纪念杯。微信图片_20230321214224.jpg

研讨会由河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月阳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主持。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剧作家、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剧》原主编赓续华,中国剧协副主席、山西省剧协主席、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院长、二度梅花奖获得者谢涛,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绍军,北京市社科院文化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景俊美,西安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寇雅玲,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冯向军,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河南省文联原党组书记王守国,高级编辑、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诚勇,著名学者、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刘景亮和艺术家代表河南豫剧院副院长、三团团长贾文龙,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分别从各自角度谈了对《程婴救孤》的观点。微信图片_20230321213210.jpg

一部上得了艺术殿堂、下得了民间庙堂、进得了学校学堂的精品大戏这样诞生微信图片_20230321213159.jpg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看来,《程婴救孤》获奖无数,但是最重要的,它获得了老百姓的口碑。上得了我们国家的艺术殿堂,也下得了民间的寺堂、庙堂也进得了学校的学堂,这样的一部作品20年真正成为了当代艺术精品,当代艺术经典。微信图片_20230321213606.jpg        作为《程婴救孤》总导演,黄在敏对当年排戏的艰辛仍历历在目:我们第一次彩排装台后所有的灯具把大梁压塌了,当时急得树建直哭,连夜移到另外一个地方,继续进行彩排。我们在进杭州参赛的时候,提前一周住在杭州的一个招待所的地下室,每天张平导演在那儿指挥着排练,对这个戏进一步加工。剧组精细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的演员所有拿着武器的演员,根据每个人的身高量好了尺寸,确保往台上一站都是齐的。排练这个戏我学习到最重要一点就是精神!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为这个戏承担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正因为是如此,用精益求精的态度解决了一个一个困难,才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

    在《程婴救孤》作品里的一个灵魂式的人物就是李树建先生,他通过这个作品让我们把河南豫剧的独特声腔展示出来,尤其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在推广《程婴救孤》,同时也在推广豫剧,让豫剧真正的展现了它作为中国剧团数量最多的一个剧种的艺术魅力。微信图片_20230321213613.jpg

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回忆说,当时剧团条件非常差,但全团人坚定一个信念:要想救二团,必须出一部精品,出一部好戏。后来我们商量重新排《赵氏孤儿》,改成《程婴救孤》,编剧陈涌泉没有要一分钱劳务费。张平导演说排这个戏最少得需要30万元,我们力争在省内拿奖!

据介绍,李树建和全团人想尽一切办法拉赞助,亲戚朋友借钱。李树建骑着自行车郑州全城奔波恳求企业支持,暑天晕倒过几次,最终凑齐了30万元,把《程婴救孤》这个戏就立起来了。拿到了第七届中国戏剧节的入场券,李树建和剧团演员抬棺哭坟才凑够去杭州的路费。“我记得是9月29号,中午接到文化部通知,我和张平正在端着碗吃饭呢,当时饭搁那我就瘫软在凳子上。《程婴救孤》一路走来非常艰辛,该剧已经演遍了31个省市自治区,走遍了29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2月27号进了美国百老汇,2016年4月18号进了美国好莱坞杜比大剧院。这才真正体会到总书记讲的什么叫文化自信,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微信图片_20230321213203.jpg

作为李树建的老搭档,丁建英团长有着太多的感触:20年来,《程婴救孤》走过的路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要向经典致敬。如果说一部戏一个好的戏,它经过市场去检验,既可以参加赛事又有市场,既能得到奖杯也能得到观众的口碑,我感觉这戏基本占全了。我们20年来大小场次演了2000多场,不管是去国外演出还是在最基层的农村演出也好,每个地方这个戏必演,而且每一场演出效果都非常好。我感觉这一时部经典的剧目来之不易,我坚信这个戏还会走的更远。微信图片_20230321213152.jpg

借助《程婴救孤》这样一个作品,河南豫剧院二团让自己的生存从低谷走向了辉煌。对此,西安演艺集团的掌门人寇雅玲谈了自己的见解:《程婴救孤》更深层次的意义是,不仅仅在于他们这帮演员会演戏,更在于李树建老师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正是因为有他在,这个剧才能走得远,他才能到各地演出,包括到美国最高艺术殿堂。其实我们中国很多院团也不乏好剧,但是就缺少像李树建老师这样的领军人物,我们集团的西安市豫剧团2016年能够出了这么一个好的作品《秦豫情》也是源自于李树建老师和豫剧院二团的支持,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活力、带动了我们整个团。

在经典中再造经典 创新经典  

微信图片_20230321221543.jpg     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诚勇:现代传播更注重实情落地,《程婴救孤》做的非常好,既可以适合舞台观看也适合在互联网传播观看。《赵氏孤儿》越千年,《程婴救孤》创新篇,任何经典传承我们要再造经典,创新经典,离不开守正,离不开创新。所以这方面《程婴救孤》既实现了在转化中有守正,在发展中有创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转化的守护,发展的创新,这两者恰恰是最高的经典,这方面《程婴救孤》做到了。特别感谢这个团队,感谢李树建先生。

微信图片_20230321220256.jpg

 著名剧作家、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我还在评剧院的时候,就想《赵氏孤儿》已经是经典了,是文化部保留剧目的大奖剧目,《程婴救孤》还怎么弄呢?看完了《程婴救孤》这个戏结尾的时候我才想这才是程婴。《程婴救孤》这个作品选材准确,定位太好了,李树建老师的气场、风格、表演特色和这个人物的舞台塑造太合适了,和豫剧的声腔特色也很合适,这个是我非常深的启发,作为院团管理者选题材选剧目的时候这是第一要素要考虑的问题,没有这个要素支撑作品可能走不远走不出国门,也不可能做到演遍全球。微信图片_20230321213312.jpg

《中国戏剧》原主编赓续华:《程婴救孤》人物塑造中,无论是编剧导演尤其演员融入了他生活所有的体验,他把他所有的委屈都流尽了程婴的眼泪中,程婴眼泪中也有他们创作的艰辛。当这两个合为一体的时候,这个人物,这出戏,它的那种力道就超越了戏剧本身。通过《程婴救孤》的经验,不是钱多就能出好戏。钱多还要有一种对这个事业的一份忠心才能出好戏。艺术既需要钱,也不完全是钱堆起来的。现在几千万的戏都有,但是你问他演了多少场?我希望见证《程婴救孤》30年、40年的盛景。微信图片_20230321213306.jpg

    中国剧协副主席、山西省剧协主席、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院长谢涛跟树建老师认识近20年了,每次交流他都不遗余力表达豫剧,不遗余力推广宣传豫剧,我自愧不如,他是我的一个榜样。我们很多剧种《赵氏孤儿》已经在舞台上演出了很多场,《程婴救孤》这出戏是老戏新演,而且从编剧、导演、二度创作等等方面大胆的尝试。经典再造,老戏新演,我有这种体会,我经常新创出来的戏搬到舞台上老观众是拒绝的。这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的坚持坚守不是说剧目不好非把不如原来的戏去演,但是这需要一个体验需要观众认识、接受、喜欢。《程婴救孤》充分证明观众的接受和喜欢,而且有20年几千场历练,充分证明它的“新”。微信图片_20230321213228.jpg

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刘景亮:每一次看《程婴救孤》的时候我都非常真切的体会到了主创人员整个创作团队那样的匠心独具,呕心沥血,既小心谨慎的守护着传统,也大胆的在进行转化。 因为《程婴救孤》的传统经典里面,他的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严谨的叙事逻辑,都小心翼翼的能保下来都保下来了。包括他思想内涵里面闪光的东西我们也都守护下来了。同时,思想内涵的转化、层次的转化、叙事语言的转化是《程婴救孤》的创作取得成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源泉,我们戏曲界应该很好的研究这种创作方法,实现更多的传统戏的现代转化。

现代舞台表演艺术和传统戏曲表演有机融合 让年轻人觉得好听好看微信图片_20230321213254.jpg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第一次在现场看《程婴救孤》,真的受到了震撼。我觉得这个剧非常巧妙地把现代的舞台表演艺术和非常经典戏曲的表演融合在一起。让年轻人觉得好听好看。包括从编剧到导演到演员制作,所有人包括李树建老师作为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给我们创作了非常成功的程婴的形象,把程婴演活了演到了我们的心目。

    这个剧在清华演出的时候,大家完全沉浸在那样一个氛围里真的高兴不起来,这部剧给大家带来的艺术的审美和思想的提升是艺术作品最宝贵的东西。我也特别敬佩李院长他一直想着把戏曲舞台艺术走进年轻人,让它拥抱互联网,走向全世界。所以过去20年里,李院长一直在做这样的推动的事情。我自己把他当成是我们的老大哥,我们的榜样,他一直像一个老黄牛一样,不仅自己在舞台上要挑大梁,要拉着局长,还要拉着剧种,还要托着民营剧团。 微信图片_20230321213248.jpg

北京市社科院文化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景俊美:《程婴救孤》演出20年了,20年来首先要总结的是它的艺术特点及价值意义。李院长作为艺术家,做好了他作为艺术家的身份,他作为院长同样也做好了院长的身份。比如每年进京展演,包括戏曲进校园,包括进清华、进北大、进中央党校。还有传统的戏曲不只是在剧场发生声音,同时还有新媒体,李院长利用新媒体上也有自己独创所在的。还有一个就是走向全世界。这个走向全世界可以说是我们戏曲的骄傲,走向20多个国家艺术殿堂传播了我们戏曲人的声音,这些都是值得总结的。

程婴精神当代传承 豫剧新编历史剧新高度

微信图片_20230321213241.jpg

     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河南省文联原党组书记王守国:在河南剧种中,无论是豫剧还是曲剧,都是粗线条的,但是程婴写的很细腻,那种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用他自己的唱词,活着更比死了难,像程婴这种活比赴死更难。为什么会诞生程婴这样的人物?编剧挖掘的好,演员塑造的好,《程婴救孤》,更高的看的是以豫剧为代表的中原戏曲文化,在中国戏曲史上跨时代的大放异彩。这是程婴精神当代的传承,也是对常香玉先生戏剧精神的传承。陈涌泉一直有非常执著的戏剧追求,他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长期致力于“四化”,传统戏剧的现代化、中国戏剧世界化、戏剧观众青年化和戏剧剧组平衡化。从《程婴救孤》主题人物两大方向是开拓性创新。《程婴救孤》就是以艺传心的,现代化一个自觉的产物。微信图片_20230321213750.jpg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绍军:《程婴救孤》这个戏将豫剧的新编历史剧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说新时期以来的新编历史剧标杆性作品是《曹操与杨修》,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新世纪以来我个人认为《程婴救孤》是中国戏曲新编历史剧的标志性的精品。《程婴救孤》成为继梅兰芳大师唱响好莱坞以后又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它成为戏曲界跨越时间长、演出场次多、剧种移植多、影响范围大的一个剧。这个戏不光救活了一个团,而且改变了一个剧种乃至河南这一地区的戏曲生态。自从《程婴救孤》这个戏横空出世以来,河南的豫剧可以说是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我们从这个角度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50年代常香玉大师通过捐飞机,花木兰让豫剧成为全国大剧种,那么李树建老师和诸位艺术家们创作的《程婴救孤》是新世纪以来一跃让豫剧成为影响最大的剧种。

微信图片_20230321213222.jpg

    河南豫剧院副院长、三团团长贾文龙:我说说我的好大哥李树建,第一,他是能拼会演,他是从基层院团走出来,能有今天的辉煌是拼命三郎。第二胸怀大局他把个人作品做到一定的辉煌的时候,我们豫剧院每一个团他都兼顾到,而且每个团都有一个人物都是在他的亲临指导下我们出色完成的更好。他把豫剧推向了高峰,把稀有剧种、民营院团推向高峰,这就是胸怀大局。再一个树建院长尽管退休了,但是仍坚持60之后是第二青春,他仍然是宝刀不老,从今天《程婴救孤》创演20年这个现场会,我们可以坚定的相信,在树建主席带领下,我们河南豫剧乃至戏曲会再创辉煌。 微信图片_20230321213216.jpg

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 《程婴救孤》的创排20年一直演不衰十几个剧种移植,已经见证了它的成就,它的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和时代的精神。已经充分的体现了也证实了。近年来豫剧在全国来说影响力是最大的,是大家认可的,所以我们要向豫剧学习,向李树建老师学习。李树建老师虽然退休了,但是我很开心看到他的艺术中心的成立和开展着一项一项的工作,李树建老师可以在这个平台里更加纯粹的去进行它的传帮带,更好的总结李派艺术。

微信图片_20230321213601.jpg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黄寒秋在总结发言时说:我们河南是一个戏曲大省,作为中国第一大地方戏剧种,豫剧已成河南文化符号,据统计豫剧国有专业院团数量为167个,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程婴救孤》创演20年来,推动着我们河南戏剧诞生了一批像李树建、陈涌泉、张平、赵国安、李宏权等一批优秀的艺术家。所以戏剧离不开优秀的创作团队,也离不开演出团队,我们河南戏剧近来不断迈向新高峰,都得益于优秀剧目的支撑和发展。期待在各位专家老师继续一如既往的支持下,我们河南一定为中国戏曲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做出我们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