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明散文作品欣赏

发布日期:2021-11-18 作者:魅力中国杂志社 点击:13131

李建明简介:

李建明,网名:荷锄农夫,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人,建筑行业管理人员,国家注册建造师、工程师。喜欢用文字记录心情,用文字回忆生活。在《嘉兴日报》《广厦报》等报刊以及《曝书亭》《文学天地》《广厦人》等杂志发表散文、小说作品数十篇。

微信图片_20211116100440.jpg

李建明散文作品欣赏

一、桂花觉醒秋色香

       两天的温度骤降,让人不得不从单件短袖衫外多罩了一件长袖外套。不日就是霜降的节令,秋天几乎快要过去了,秋寒风冷,秋露暗霜似乎才将到来,同时晚来一个多月的,便是人们期待已久、望穿秋水的迟迟未曾绽放的桂花了。没有桂花香溢的秋天,便多多少少让人在中秋节前后,国庆节期间,少了赏桂闻香的闲趣,多了一丝缺憾。

      周一早上,我来到维修的小区,比他们物业公司提前上班一个小时,便在物业管理的那幢小楼前的小径上散步,突然发现那几株丛生的桂花树茂密的绿叶间,露出点点淡淡的浅黄色。

       桂花觉醒了!桂花真的要开了!

       我伸出手去,攀援枝条到眼前细看,那些淡黄色的桂花花苞,细小如未曾成熟的还在荚里的油菜籽,簇拥在株上叶腋下。

       我又找了其他几个地方的向阳处草坪上独植的比较高大的桂花树,除了花苞,也没发现盛开的桂花,淡淡幽幽的清香,不用心,还很难感受到。

晚上沐浴更衣后,便下楼去小区找寻,节能减排后,夜晚不再灯火通明了。路灯杆有两个灯的,只亮了一个,道路两边有路灯的,只亮了一边,甚至两边都不亮。星月在天空看起来特别清澈,在静静的水面上的倒影,因为没有两岸灯光的搅和,更加灵动。沿河来到小区北边的宪法公园,围着绿道边的各色桂花树,一株一株找寻过去,在路灯边,总算闻到桂花香,有部分枝上的桂花正在开放。宋之问的《灵隐寺》诗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著名诗句,可在开花初期,天香只在近处紊蕴,还得细嗅。我拿出手机,找角度,用微距拍细小的桂花,对一棵树的专注,引起旁人的注意,时不时有散步的人过来,都是用诧异的口气说:“咦,桂花开了,还以为今年不会开了!”“迟来总比不来好!过几天,等盛开,收集一点,冬至边做点桂花糖糕吃!”

查询百度才知道,桂花今年迟迟未开的原因,是因为今年特殊的暖秋气温,一直未满足桂花的开花条件:“桂花开放需要有合适的温度条件。其中,相对低温及其持续的时间是花开放的必要条件,相对湿度对花的开放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品种对气温的敏感性不同造成花期的早晚。花芽在感受足够的相对低温后逐渐开放。

       作为我国古代十大名花之一,苏州、杭州、衢州、桂林、威海等城市都先后把桂花作为了市花,可见人们对桂花的喜爱。

       喜爱桂花,不仅仅因为它的清香,还因为它是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一个没有桂花树的公园,不能算真正的公园,一条没有桂花树作为行道树点缀的大路,终究也是缺失季节的败笔。自古就有“两桂当庭”、“双桂留芳”之景观,园艺家们喜欢将玉兰、海棠、牡丹、桂花四种传统名花同植在一起,以取玉、堂、富、贵之谐音,喻吉祥之意。一个精致的小院,如何可缺桂花呢?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中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可惜的是,今年姗姗来迟的桂花,错过了中秋节月明风清的夜晚,也闻不到月桂天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幸好,有点小缺憾,生活才更值得我们珍惜。这不,天一转冷,虽迟还来的桂花,便在朋友圈里开始刷屏了。随之而来的,会是各种桂花与桂花关联的饮料食品。枸杞桂花茶,桂花糕,桂花酒(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当数吴刚的月桂酿的酒最好),尤其是桂花酒酿细圆子,以前我开饭店时,可是作为甜羹上桌的。

       记得数年前,一大户人家别墅大院子里一棵不知是金桂银桂还是丹桂月桂,胸径近二十公分,比碗口要粗,树冠径近二十米的桂树,将一个五十公分高的用砖砌筑,铺贴大理石的树池,给掀翻了,可见桂花树根的力道之强劲。我们后来帮这个桂树的树池用了钢筋混凝土浇捣,再铺贴大理石,迫使它横向无法发展,只有往下去深扎根了。

公园渐渐安静下来,星月也收了光,进入了云层,缠绕树枝树干的亮化灯带也熄灭了,在以往的整夜的灯光污染下,我觉得那些树一定怨声载道。除了无风,只有黑暗才能让树宁静。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拥鸽天·桂花》伴我在厚重的夜色里,淡淡的桂花香里,回家。


二、田头地角的秋花 

       穿村而过,乡间小路的两旁,开始有田头的旱地,我停车远望,眼前熟悉的景象,瞬间唤醒了我血液里,作为农民基因的记忆。

       这高高的玉米秆顶端雄穗开始扬粉,而你无论如何不能把它作为玉米花来看的。玉米秆上分蘖着两三个玉米苞,苞叶鼓鼓地裹着里面的玉米棒子,苞叶顶部有一缕抽丝,那是雌蕊的花丝,连接到苞里的每一粒玉米上。那时候老爸老妈也在自家田头地里种了玉米,比较好听的名字“水果玉米”,不用煮熟,剥开苞叶,去掉穗丝,直接可以生吃。略微有一点点生腥味。我们只知道玉米好吃,何曾帮父母挑过一次水,施过一次肥?

      三四棵玉米秆一行,围了大半块地。里面各种植物间隔轮种。玉米秆边上种了一块地棉花,棉枝上挂满了鸡蛋大的青灰色和灰褐色的棉玲子,棉枝的顶部,偶尔还能看到六花瓣的淡黄色的花,都是半卷未完全绽开的,好像有点羞涩,半遮掩着粉嫩地花蕊,棉枝的下部,那些被采摘了棉絮的空玲子,分开四叉,已经枯燥发黑。偶尔能看到棉花叶子中间,有几个开苞吐絮的棉玲子,吐出一团白绒绒的棉絮。以前母亲就是背了一个草筐,将地里的这些棉花采回来,脱籽,纺线,织布,后来,又为姐妹们出嫁的棉被做准备,一年一年弹棉花做被褥。

      两块棉花地中间,间隔种了一行芝麻,芝麻秆也有近一人高了。你肯定想到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矩圆形的蒴果,围着芝麻秆一路向上,那白色的嫩嫩的圆筒状的花也就一路跟上来,直到顶端。那时候,我就拿出手机,调了微距,想拍一朵芝麻花的特写,一只小蜜蜂,就在我的镜头底下钻了进去,微微露出一个尾部。我不忍打扰它的采蜜,便将镜头对着另外一串小铃铛般的芝麻花。芝麻是宝,《本草纲目》说:“服黑芝麻百日,能除一切病疾;一年,身面光泽不饥,二年,发白返黑,三年,齿落更生。”神吧?简直仙丹了,别信我,也别信《本草纲目》,常吃黑五类,对身体肯定有益处。

      旁边一块毛豆地,长势正旺。一些不起眼的紫色小花细如苔花,也在努力盛开。以前春季蚕豆花开的时候,经常会留意到一片片像蝉翼的花瓣上有一个黑色眼睛般的蚕豆花,而从未注意过,毛豆节也会开花。等秋收时间,这些晚季毛豆结节,煮一盘盐水毛豆节,或者剥了毛豆籽炒雪菜,非常可口。多年前,有文章说起上海人:“老爸老妈在弄堂口剥毛豆节,女儿走出弄堂打车上班去了”。

      三两棵秋葵,就在毛豆地边上,看来那户农家有点疏忽,好多秋葵都有点偏老了,不适合再做菜肴了。可秋葵花还在盛开,浅黄色的五片花瓣,相互叠合半片,将花心围成一个黑色的等边五角形,等边五角形的中间是一个小小的圆筒状的花蕊,说实话,秋葵吃过不少,清蒸的,油炒的,但它的花也是今天第一次见到。

      几根爬藤也缠着秋葵的秆子,藤的前端两个细长柔软的触须向外探寻可以攀爬的任何物体。藤上有好多花,只是这花都捂着花心,没有舒展开。我突然看到两个比我小拇指还细小的葫芦,顶端的花还没脱落。浑身是密密麻麻的细小的白色绒毛。现在这里都把葫芦当菜瓜,鲜嫩的时候煮着吃掉了。现在容器也多,不会用葫芦装药了,所以也没有“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那种葫芦了。也不会有人“依葫芦画瓢”了。更不会有谁能参悟宋时释如珙的偈语:“水上葫芦捺得住,始信桥流水不流”。还是广为流传的动画片《葫芦娃》里七个葫芦小子,影响深远。正如苏轼的诗里说得:“色似栗黄形似茧,恨渠不识小葫芦。”

     这只是一个田头地角算不上菜园子里的一些农作物,它们无声无息地在自己的土壤上应时而生,植根生长开花结果。它们像极了我的父辈们我的先辈们,不管落根的土壤是否贫瘠肥沃,努力生长,从不在意是否有人会记住他们。

三、邂逅一叶一花 

      很想看看数度秋雨后的夜晚,那些翠竹垂柳,那些清荷紫薇,那些麦冬小草,在寒露霜降前的景象。

      家门口的湿地公园看惯了,家门口的银杏天鹅湖,也没办法进去。也罢,还是去穆湖森林公园逛一下吧。

      周末的缘故吧,进入穆湖森林公园,里面人头攒动,尤其是大门进去的主道上,停了很多自行车电瓶车,人流几乎可以说是摩肩接踵。草坪上孩子们扔着带闪光的各种玩具,奔跑跳跃,一片欢声笑语。绿道上是三五成群体恤短裤结伙暴走的男女锻炼者。

       我不喜欢热闹,我是来“寻花问柳”的。穿过主道右边的树林,便是偌大的穆湖。

       因近期的几场暴雨,湖水猛涨,几乎平了乱石堆砌的湖岸。湖岸边的水草丰腴,槐树枝叶茂密,狭长的蒿草半弯着腰,叶尖时不时随风划过湖面,留下一痕水波漾散开来,夜钓者的夜光鱼浮便轻微的上下串动两下。

      走过开满紫薇花的一条小道边,便有三池荷塘蓦然映入眼帘。只是来得有点晚了,茂密的荷叶依旧墨绿浓郁,荷花却很少能找寻到了。趁着东南天空云中升起的满月银辉,以及路灯的暖黄色的光,便也能领略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场景:“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地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是的,今晚便如场景重现了这样的荷塘月色,我便如作者一样喜欢独处,享受着静静的月光下荷塘的美景,可以什么也不用去想。

      我在荷塘的尽头被一条2米多宽的水沟挡住了去路。换了平时,肯定一跃而过。但今晚不同,今晚是读过《荷塘月色》的文化人,不能那么莽撞。

      折回走的时候,才发现,有一柄荷叶,独立婷婷,居然将数条柳丝揽入怀中。她是怎样的努力向上,向往天空,向往握住柳树的手,不得而知,但她做到了。她从淤泥中而来,穿越水的层层阻拦,为淤泥中的藕根传输光和热,传输养分,让藕有足够的能量将荷花的花柄花蕾送出水面,娉婷绽放。现在,荷花开过了,莲蓬里的莲子成熟了,淤泥里的藕也粗壮圆实了,她也累了,在秋风的撕扯噬咬下,裙边开始破碎了。但她此生无憾,她在最美的光阴里,揽柳丝入怀,在柳树下眠过。甚至,她曾经的凝聚在叶面上的朝露,在数百年前,有个皇帝老儿乾隆收集过,并作了《荷露烹茶》诗:“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白帝精灵青女气,惠山竹鼎越窑瓯”。估计也只有他皇帝老人家才能做到了。

       绕过柳荫草径,来到荷塘南边,一大片草地,伸着细长的茎,茎端分枝开着橙黄色的花,花蕊细长而外露。走近俯下身去细看,花瓣肥厚,色泽其实是更接近金黄,凑近嗅闻,香味较为浓郁。

       我非常感谢华为手机,它自带的强大功能,几乎让我可以认识所有的花花草草。我随手一拍,按住图片,几秒后,手机就辨识出了我拍的花,提示我是萱草,相似度98%。再点进去,就是度娘对萱草的词条了。萱草学名“金针菜”,又叫黄花菜,古时候称为“忘忧草”。说起黄花菜吧,不少人都吃过,至少没吃过的人也听过那句:等你做完这事,黄花菜都凉了!或者:你在忙啥呢,到现在才来,黄花菜都凉了!没错,就是这个黄花菜!以前过年的时候,父亲总会买一点晒干的黄花菜,回来热水泡发,然后黄花菜炒肉丝。这个黄花菜叫萱草,我是今天第一次知道。据说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它就是中国的母亲之花。古称母亲居室为萱堂;母亲的生日为萱辰;母亲的别称为萱亲。《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 《风土记》云:'妊妇佩其草则生男,故又称萱草为'宜男草’。这些,都是因为我今夜此时,遇到了这朵花,才知道的。

        有着这么深厚文化底蕴的这朵花里,文人雅士对她的赞美肯定也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吧。咱接着往下看。喜欢花花草草的陆游有诗云:却道荷花真解语,岂知萱草本忘忧。宋朝陈师道的《萱草》:“唤作忘忧草,相看万事休。若教花有语,郤解使人愁”。还有唐代沈颂的“卫中作”(七绝):“卫风愉艳宜春色,淇水清泠增暮愁。总使榴花能一醉,终须萱草暂忘忧”。看来萱草是可以令人开心快乐,暂时忘却忧愁烦恼的。苏轼在“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也说到萱草:“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我看到整片的萱草地,再来读这诗,确实非常形象。

        这片萱草就在这样的夜色里静静地开放,香薰随风,走过月色荷塘,再走过这片萱草地,宋朝的王之道早为你写有《千秋岁》词:“薰风散雾。帘幕清无暑。萱草径,荷花坞。幽香浮几席,秀色侵庭庑。微雨过,绿杨枝上珠成缕”。再形象不过了。或许,在园林设计的时候,本就考虑了古代诗情画意词赋的意境,也极有可能的。

      今天,读到本地作家简儿的《姜花开了一朵》里写道:“世上的花,犹如世上的女子,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当你轻轻凝视一朵花,她会开得更绚烂,美丽,把最美的样子呈现给你看。”她是美女作家,当然可以这样说,而我,却不能。我若这样说,怕别人误会我是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