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大地春回。在初春的阳光雨水中,惊蛰到来了。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天地春气萌动,大自然也有了新的活力,按照中医养生的观点,惊蛰阳气生发,养生要顺应其自然变化规律,以防病为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中医世家、医圣故里名中医专家、南阳市政协常委、南阳市名中医专家、优秀仲景国医传人、南阳曙光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齐作战的中医养生之道。
《魅力中国》:惊蛰节气我们应如何养生?
齐作战:1.起居:虽然惊蛰后天气逐渐转暖,但早晚气温仍然较低,且冷空气活动频繁,容易出现“倒春寒”现象,因此,应适当增减衣物,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头颈、手腕、腰腹和小腿等易受寒的部位。惊蛰时节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避免春困。2.饮食: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饮食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如菠菜、豆芽、芹菜、鸡蛋、牛奶、鸭血、苦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少吃动物脂肪类食物以及酸性食物,避免收敛过度影响肝气疏泄,多增加生津润肺的食物,例如雪梨、银耳、春笋等。3.运动:惊蛰时节运动养生原则为生发阳气,不宜过度。清晨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的运动,促进体内阳气生发,舒展筋骨,促进气血流畅。
《魅力中国》:惊蛰节气还有哪些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齐作战:1.梳头:惊蛰节气,阳气生发,万物以荣。头为诸阳之会,梳头能够活跃经络,舒畅气血。2.捏脚:惊蛰节气,养肝升阳,解乏解困,常按太冲穴、大敦穴等,可以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3.防三病:春季普通感冒和流感共同的病因均源于自身抵抗力降低或病毒感染。惊蛰时节应以预防为主,适量增减衣物,体弱者少去公共场所,保持室内通风。中午时可多晒晒太阳,夜间娱乐要适度。易感冒者可每日早晚两次用盐水漱口;用姜末加红糖,开水冲泡服用。中医认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温”其实就是发生于春季或冬春之交的急性外感热病。由于冬季受凉,体内蓄积了寒气,加上早春昼夜温差大,人们如果过度疲劳、紧张、烦躁——情志失调,外邪入侵,邪正交争,寒热失衡。冬受于寒,至春而发的温热病,医家多称之为“春瘟”。避风邪、畅情志、节饮食,是此时的养生之道。(文/贾玉森 图/东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