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中医 提升品牌实力 ——记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卫生院

发布日期:2022-09-22 作者:魅力中国杂志社 点击:20575

2017年,荣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挂牌“治末病”预防保健试点单位;2021年,荣获河南省“示范中医馆”称号……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卫生院一块块金字招牌雄踞医圣故土。

微信图片_20220913091128.jpg

如何满足辖区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生活需要,成为七里园卫生人最牵挂的事情。

药王孙思邈有《千金方》,医圣张仲景有《伤寒杂病论》,七里园卫生人必须有适症的经方。

微信图片_20220913091136.jpg

果断精准定位  发展特色中医   

全市医疗资源西医一强独霸,辖区居民对优秀中医药的普遍需求……七里园卫生院院长钟健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果断、精准定位:走中医强院创新特色的乡镇卫生院发展模式。

于是,七里园卫生人在全市率先建立第一家中医堂,设立疼痛科。作为卫生院发展的龙头临床科室,配备了国内外先进的诊疗设备,学习国内的先进技术,采用中医传统疗法和微创介入疗法,主攻具有中医诊疗优势的各种疼痛性、功能性疾病,对群众易患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病及带状疱疹后遗症等病症,分别制定相关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

品牌焕发生命力,特色中医成为七里园卫生院一张绚丽的名片,一把耀眼的金钥匙,一份“金不换”的无形资产。微信图片_20220922172657.jpg

而今,医院疼痛科已成为南阳医疗行业的靓丽品牌,由一个科室发展到五个,服务范围辐射周边豫西南地区和鄂西北地区,被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确定为中医重点专科,中医疼痛科工作量占医疗总量的50%以上,收入占全院总收入的60%。

独特的中医药优秀资源,救活了七里园卫生院。

杏林郁郁葱葱,七里园熠熠生辉。

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中医财富发扬光大,七里园卫生人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初心润使命,铁肩担大爱,七里园人歧黄传承路,精彩而生动。

微信图片_20220913091145.jpg

四个“提升”赋动能

万变不离其宗,中医贵在传承。钟健借鉴深圳、上海等地优秀乡镇卫生院的成功经验,结合本院实际,打造现代化、智能化卫生院,先后对医院综合楼进行改扩建,对门诊楼、住院病房进行装修升级,突显中医氛围和特色。

干净、舒适的七里园卫生院从此迎来了更多就诊患者,口碑相传,名声在外。就医环境得到改善,医疗技术更须提升。

“引进来”。七里园卫生院与北京安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建立中医疼痛专科联盟,定期邀请国家级和省级专家到院坐诊,通过传帮带,快速提升本院骨干的业务水平,拓宽临床医师的诊治思路,提高科室人员的诊治能力。

“走出去”。七里园卫生院安排医疗技术骨干,去沿海,瞄准中医科学前沿,与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等签约结对;去省城,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等手牵手,感悟中原优秀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

“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循环,七里园卫生院定期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有效地补齐了医疗短板,医疗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一批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应运而生,应时而起,结出了中医特色的累累硕果。

微信图片_20220913091148.jpg

七里园卫生院为打造全省领先的中医药疼痛技术品牌,投入大量资金,先后购置了一批进口和国内领先的设备。先进的设备提升了医护辩证论诊水平,增强了卫生院的服务能力。

服务出特色,上台阶。

七里园卫生院严格执行6S精益化管理,规范诊疗流程,培养职工良好行为习惯,做实精益医院建设,与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处方扫码诊间支付,与三甲医院远程会诊,居民电子档案向个人开放、17个家庭医生团队与签约居民视频交流等方式,“三免”(为糖尿病人免费测血糖、为群众免费测血压、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活动深入进行……

开展形式多样的义诊咨询和中医健康讲座,大力普及中医健康知识,传播中医文化,服务赢得口碑,特色彰显管理,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

初心不改,使命犹在。一条以中医药特色发展为支撑,促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融合发展的成功之路,“常怀忧院之心、恪尽兴院之责”的七里园卫生人踏实、坚定地砥砺前行

“品牌引领,四个提升”,七里园卫生院特色中医的传承,中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在努力登攀优秀中医文化传承发展的新高峰,描绘出更加绚丽的中医文化的新画卷。

“让群众得实惠、让医院得发展、让党和政府放心”,七里园卫生人争做新时代河南基层卫生发展的领头雁。微信图片_20220913091132.jpg

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七里园卫生人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自信,加强中医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抢救、整理,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建设健康中国,谱写新的篇章。(本刊主笔/贾玉森 图/乔森 东山子)